一是线上“精准滴灌”,提醒“无盲区”。推行“台账管理+分类提醒”工作法,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动态监管台账,按年报进度实施分类催报:通过短信向未年报企业发送含截止日期、填报入口及咨询电话的催报信息86913条;对重点企业开展“一对一”电话提醒236户,重点告知未年报对信用评级、招投标等经营活动的影响;针对6月中旬仍未填报的5233家市场主体,开展二次人工复核与重点催报,确保通知覆盖率、应报尽报率双达标。
二是线下“点面覆盖”,服务“零距离”。通过服务点下沉、流程简化,实现从“被动管理”到“主动服务”的转变,通过各市场监管所窗口和主动上门提供年报服务,“点对点”指导企业年报工作,实现年报“零跑腿”“立即办”“快速办”。同时,开展惠企政策和防范“年报”诈骗宣传,倾情为各类经营主体解决年报“疑难杂症”。截至6月30日,市场主体年报工作已结束。全县企业应年报7743户,已年报7637户,年报率98.63%;个体应年报31602户,已年报31296户,年报率98.83%;农合应年报650户,已年报634户,年报率97.54%。
三是聚焦“多报合一”,年报“不断档”。加快推进企业数据填报“一件事”,加强与社保部门相互沟通,共同推进“多报合一”工作。行政服务中心市场监管窗口、各市场监管所明确专人在非集中时段持续提供年报服务、信用修复咨询指导服务,确保年报服务“全年在线、随时响应”。同时,在上门服务中嵌入“信用修复直通车”,对已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,现场指导准备材料、提交申请,今年以来,帮助41家市场主体完成信用修复。
下一步,罗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继续拓展年报应用场景,如“年报+法律咨询”“年报+信用预警”等,深化数字化应用,减少人工干预,扩大信用修复范围,提升跨部门协同效率,促使经营主体由“要我年报”向“我要年报”转变,助力经营主体信用建设提升,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。(梅瑞萍)
责任编辑:王梦琪